在经历签证风波以后,我就不停反思留学这个事情。
我觉得最初我的想法都是很美好的,我能到美国见识一下他们的教育,他们的科技,他们的文化,还能学成一口流利的英语。
但打心底,我怀疑自己是有严重的“缺啥补啥”症。
很好笑,我同学总是会说我(在学历上)怎么又给别人跪下了。
感觉自己是那种被教育什么都要得到的人,我妈总是会说,别人有的你也要凭自己的努力获得。 然后我就陷入了一种什么都要和别人比的状态。
在高考这件事上,确实很失败,并且这种心态持续性的在作祟,想复读到被劝退,说是去到大学以后再去读一个更好的研究生。 加上对高学历,留学,特别是美国真的存在很大的滤镜,最终就兜兜转转决定去美国了。
当然,准备也不是一帆风顺,单是托福我就考了五次,加上前前后后的补习,听到很多人一次就能考出来的时候,还是有很强的无力感的。 而我想去“学成一口流利的英语” 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是因为自己英语一直都不好,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补偿,所以特别想做到。
理想的情况是我能在那边找到实习,然后开始“美美”工作,但是在各种信息渠道下,已经被拷打了,这很不可能, 特别是对我这种没有实习经历,还是非母语者来说,语言就是我的第一道关卡。
如果没有这种情况的话,那我的留学,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“消费”了。
我甚至要花五年以上的时间去把这笔钱换回来。
考虑到这个,我就有种冲动,这个钱留着,我在家躺平十几年不好嘛。
这就到我另一个纠结体制的问题上了,我真的很难享受一些过程,总是瞻前顾后,一定要看到结果才行。 这里展开也很多,哪天心血来潮再去讨论他吧。
除开费用这个点,我也是一个很害怕改变的人,很多时候我是不得不做,我才选择迈出那一步,比如现在,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小家,已经生活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中了。 让我搬出去,真的就很伤心,会想一个人的时光,可以想怎么睡怎么睡,想怎么玩怎么玩哈哈哈
不过,还是要君子“慎独”。
Anyway,写出来就当是为自己心情好受一点,来都来了,那就去做吧!